发布时间2025-03-23 10:40:29 来源:小编 阅读次数:次
记者★:从1987年以来,中国航空工业就参加巴黎航展★。请问★, 我们为什么这么重视巴黎航展? 在历次的巴黎航展中★,如何体现中国航空工业的国际化合作共赢发展?
第53届巴黎航展于6月17~23日举行,中国航空工业以“起航新征程★、合作促共赢”为主题参加本届航展,围绕军机★、民机、机载设备等3条主线项重点产品和系统参展,在航展上展现中国航空工业的整体实力和开放共赢的坚定信心★。航展期间★,中国航空工业还举行了一系列飞行表演和商务洽谈等活动★,与国际客户谋求更大层面的交流、合作和共赢。在巴黎航展现场,中国航空工业副总经理陈元先接受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采访,就航空工业的参展情况及国际化发展成果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我们了解到★,今年巴黎航展,中国航空工业特别强调“合作共赢★”,其中有多项签约和洽谈,有同欧美的合作,也非常重视非洲和亚洲国家的合作★。中国航空工业多年来在国际化发展方面做过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
陈元先:中国航空工业对每一次航展都是非常用心的。通过航展,展示集团公司实力和形象,加强与国外航空企业合作,扩大航空产品市场开拓,促进国际合作共赢。
一年以后的1987年6月,第37届巴黎航展开幕。中国航空工业首次派团参加巴黎航展,这是中国航空工业第二次参加大型国际航展。仅仅时隔一年,中国航空工业就携带19种飞机真机和导弹再一次出现在国际航展★,之后,中国航空工业以不断强大的阵容和先进的全谱系产品连续出现在国际大型航展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1999年巴黎航展,中国和巴基斯坦飞行员驾驶中国自主研制的K8飞机进行了精彩的飞行表演★,轰动了整个航展。如今30多年过去了★,中国航空工业从国内走向国外,巴黎航展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从跟跑到并跑的历程★,也是从这里,中国航空工业加快了融入国际航空产业链,开启了更多领域、更大层面的国际交流合作。
记者:去年在英国的范堡罗航展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到★,中国航空工业的国际化发展已经实现了从1.0到2.0的跨越★。今后,中国航空工业的国际化发展有哪些打算?如何在国际化的航空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如何在国际化发展中与国际同行一起实现共享共赢?
中国航空工业首次走出国门参加国际重要航展要追溯到30多年前。1986年8月★,中国航空工业首次参加范堡罗航展,当时只携带了9款飞机模型参展,展台也只有18平方米,布置简单,除了模型★、照片外,还有几个景泰蓝的瓶子。在那个年代,不少外国人以为中国是来卖飞机模型或者工艺品的,并不知道中国能卖飞机,直到歼8Ⅱ 飞机模型在范堡罗亮相,当外国人看到歼8Ⅱ飞机的表演录像,才发出了惊叹。外电评论:★“歼8Ⅱ 飞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歼击机摆脱了米格系列★,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航空工业就拉开了走向世界的序幕★。40多年来,中国航空工业在走向国际市场、寻求国际合作和共赢方面,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探索建立航空对外贸易体制机制,航空产品出口工作实现突破,如大力推进国产民机出口★,探索风险共担模式推动国际合作★,大力推进转包生产产业化进程……经过40年的国际化发展★,中国航空工业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道路。航空产品出口稳步前行,军贸产品升级换代,市场空间得到拓展★,出口成交额持续增长。产品升级换代,实现了从歼7★、K8等传统产品向★“鹘鹰”“枭龙”“翼龙”系列无人机等第三代产品的升级换代★,先进产品实现批量出付。中东和拉美等新兴市场开发取得突破,实现了从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的拓展;“新舟”系列飞机累计出付57架,已在4大洲★、世界18个国家★、30余家用户、近300条航线上运营★,逐步形成了中国民机的国际影响力。全新研制的70座级、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新型涡桨支线今年将总装下线并力争首飞,该机型已获得国内外11家用户共计185架启动订单;创新合作模式★,全产业链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与世界主要航空制造企业开展了50对50联合研制、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合作层次不断深入★;境外工程增长迅速,实现模式升级。
陈元先:巴黎航展是国际航空界首屈一指的航空盛会,具有很强的影响力,是国际航空工业、航空科技界开放的交流平台,也是展示中国航空工业国际化发展成果、开展与国际航空业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国际平台。通过这样的平台,可以集中展示中国航空工业的整体实力,全力开拓航空产品国际市场,扩大与世界航空业界的沟通与交流★,提升“中国航空工业”品牌形象★。
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国航空工业向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不断前进的40年★。到今天★,中国航空工业国际化收入已经取得历史性突破,在集团公司全年总收入的占比逐年增加,海外资产不断增长,在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境外机构★,海外雇员比例逐年提高。初步构建了境外投资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体系★。中国航空工业在包括美国和欧洲在内的全球市场进行了一系列的合资合作,逐步实施国际化布局和资源配置★,构建全球化的航空工业产业链★。对于海外投资企业★,中国航空工业采取本土化发展、本土化管理和本土化经营的原则,明确企业发展战略★,保持员工队伍稳定★,注重企业社会责任,风险管控措施到位★,确保海外投资企业的稳步发展,成为全球航空产业的重要供应商★,为用户创造更好的价值。
中国航空工业在本届航展将展示领先的★、具有国际市场前景的军机★、民机以及机载系统能力★。主要亮点有4个方面:一是围绕战斗机、教练机、无人机★、军用直升机、运输机五类产品,精选重点军贸产品代表,展示集团公司面向未来作战能力的军机成果。军机模型包括:★“鹘鹰”、“枭龙”单座、“枭龙★”双座、L15高级教练机、★“翼龙”I无人机、直10ME★、直19E、运9E等。二是以民用支线客机★、民用直升机系列为主线,展示集团公司民用航空产品成果★。民机模型包括:★“新舟”700★、运12F、运12E★、AC312E民用直升机等;同时,我们还将用多媒体形式★,系统展示中国航空工业的民机机载系统供应集成能力、民机客舱集成能力、民机转包生产能力、航空基础设施建设能力、重点业务实力、多业务协同发展等综合能力。三是面向宽体客机研制需求的未来民机航电概念座舱,通过装载完整的系统设备进行真实座舱再现★,实现座舱显示、视景系统、监视系统★、空管系统的交联互通★,展示了面向新一代大型商用飞机的航电系统设计与综合能力★、航电设备研制能力★、应用开发能力以及先进的系统工程研发管理能力。四是我们还邀请巴基斯坦军方做★“枭龙”战机飞行表演,展示中巴联合研制的这款轻型多用途战斗机的优异性能。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奋斗方向和目标。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倡议★。中国航空工业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立足我国航空产业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要求★,提出了★“空中丝路”计划,旨在促进各国航空产业互联互通,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以航空制造、航空运输、通用航空、工程建设★、金融服务等企业联合,形成合力,以参与机场建设和运营为基础★,带动空港产业园和航空维修基地建设,推动航线网络布局,促进民机出口和双边适航,通过贸易★、投资、合资合作等方式★,打造开放天空和贸易畅通平台,为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提供航空产业系统解决方案,努力开创航空产业全方位合作新局面。航空工业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交流不断拓展,目前在“一带一路★”沿线个国家开展业务和项目。
陈元先:在去年的英国范堡罗航展上,中航客舱系统公司成立,这是中国航空工业对并购和自有的5家优秀客舱内饰公司的一次整合,通过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业务和产品布局;通过战略、销售售后、工程研发、供应链等各方面的协同,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波音、空客等公司值得信赖的客舱内饰系统重要合作伙伴,为全球航空公司提供更有竞争力的客舱产品。中航客舱系统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实现从国际化1★.0(并购)向国际化2.0(并购+整合)的跨越★,是中国航空工业国际化开拓的具体体现★,同时对中国航空工业进一步国际化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立足航空强国新时代,顺应航空工业国际化发展的趋势★,中国航空工业提出了“两步走”的建设航空强国目标,提出新时代发展新战略★。其中,国际化共赢作为航空工业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未来的国际化发展规划了路线图★。★“国际化共赢★”是融合全球资源的必然选择。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航空产业是世界大国激烈竞争的战略性产业★,也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全球性产业。中国航空工业必将顺应产业发展规律,抓住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建设等机遇,发挥航空工业全产业链优势★,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壮大航空事业的“朋友圈”。以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合国际资源,与合作伙伴优势互补,共享发展★、合作共赢,在开放与合作中不断提升发展起点和竞争实力★,为打造互信互惠、开放包容、共享共赢的国际航空产业合作新模式作出更大的贡献★。(记者刘文波刘煊)
陈元先:本届巴黎航展,中国航空工业的参展主题是“起航新征程★、合作促共赢”,这一主题,旨在体现中国航空工业落实★“一心、两融★、三力、五化”新时代发展战略,坚定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意愿★。航空产业高度全球化的市场特点注定了产业的全球化供应链的特征。因此,中国航空工业必将进一步加快国际化的发展步伐,打造全球化的产业链能力。我们将进一步开放合作★,积极开展国际上的投资和合作,提升航空工业在全球航空产业链中的能力,成为全球航空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为客户更好地创造价值。